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奶茶品牌已经先行一步出海,饮料企业也开始踏上探索海外市场的征程。
东鹏饮料近日也向港交所递表,意在为国际化布局铺路。在此前,东鹏饮料在2021年5月就已经在上交所正式登陆 A 股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A+H股’上市的战略,是为了国际化布局铺垫,港股是很多中国品牌布局国际化的重要桥梁和契机。
财报显示,东鹏饮料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海外市场拓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建设难度大等。东鹏饮料需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加强本土化运营、建立本地供应链等方式,克服这些阻力,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海外扩张提速
近日,东鹏饮料披露的公告显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对于港股上市的原因,东鹏饮料表示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在此前,东鹏饮料在2021年5月就已经在上交所正式登陆 A 股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A+H股’上市的战略,是为了国际化布局铺垫。港股是很多中国品牌布局国际化的重要桥梁和契机,东鹏饮料依托强大的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及执行力,去做国际化布局,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是利好。
据悉,东鹏饮料在2024年已将产品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出口美国的 EDRAGON Energy Drink、 出口韩国的东鹏特饮维生素能量饮料及出口马来西亚的东鹏特饮风味饮料Eastroc Flavored Drink等。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指出,目前,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将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探索北美、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
2024年营收158.39亿元,超八成收入来源东鹏特饮
财报显示,东鹏饮料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
对于业绩显著增长,东鹏饮料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传统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范围等。
报告期内,东鹏饮料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能量饮料,能量饮料收入占比为 84.08%;电解质饮料收入占比由上年 3.49%提升至本年 9.45%,其他饮料合计收入占比为 6.47%。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0%提升至 47.9%,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从 30.9%上升至 34.9%。
报告期内,作为公司业务的“双引擎”之一,“东鹏补水啦”实现约 15亿的营业收入,迈进“十亿级单品”行列。
报告期内,东鹏饮料主要的销售区域为广东、华东、华中、华北、广西及西南等市场,合计收入占比约 84.50%。
财务数据方面看,近几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和利润持续攀升。
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分别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41亿元、20.40亿元、33.2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21%。
但业绩高增长背后,东鹏饮料却存在着“存贷双高”现象。
截至2024年年末,东鹏饮料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为105.50亿元,比去年年末多了32亿元。
然而,公司短期借款却也在大幅度增长。截至2024年末短期借款为65.51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6.95亿元,同比增长118.66%。除此之外,东鹏饮料的合同负债从2020年的9.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7.61亿元。
同时,东鹏饮料的老股东和元老级高管、基金机构也在减持离场。
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共12位持股高管,除创始人家族外共有9位,其中8位当年减持了东鹏饮料股份,且有6位高管已离任。
君正投资作为东鹏饮料的原第二大股东,自东鹏饮料上市第二年起就开始分批减持。截至目前,君正投资已通过5次减持计划,累计套现金额超过41亿元,目前其持股已降至3.58%。
前不久,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也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截至目前,鲲鹏投资持股比例为6.44%。
据天眼查信息,林煜鹏(创始人林木勤儿子)持有鲲鹏投资54%的股份,为公司的受益所有人。林木勤持股比例为9%,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3%以上的股份。
布局东南亚,东鹏特饮如何挑战红牛?
据了解,为了布局东南亚市场,东鹏饮料于2024年底,表示拟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还投资12亿元设立海南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项目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竣工。东鹏饮料表示,“海南生产基地”,将有助于公司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未来海南及东南亚区域的销售需求,减少长距离的物流运输成本。
然而,红牛、Monster等国际品牌已在东南亚市场已占据先发优势,东鹏饮料探索海外市场面临诸多阻力。
根据券商研报,红牛在印度和东南亚各市场的市占率在10%-40%之间。从销量市占率来看,2023年印度尼西亚能量饮料市场,泰国天丝红牛销量占比13.6%。越南能量饮料市场,红牛销量市占率维持在 30%左右,销售额市占率在40%左右。
对于东鹏饮料全球化布局的前景,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结合印度和东南亚人均饮用量、人口数量,公司预计取得的市场份额等估算,公司有望通过出海印度和东南亚实现136-213亿元销售额。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海外市场拓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建设难度大等。东鹏饮料需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加强本土化运营、建立本地供应链等方式,克服这些阻力,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免责声明:央品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